許禹生的回答(摘自《太極拳勢圖解》緒言)
昔河出圖而八卦畫,洛呈書而九疇敘,孔子因之以作周易。易雖本諸卜筮之說,而萬事之理,則已悉具其中矣。然因卦作說,無提綱挈領之要,后人不能融會貫通,各執一說,每入歧途。周子憂之,默契道體,根極要領,作太極圖說,使天理之微,人倫之著,事務之眾,人鬼之幽,莫不洞然,畢貫于一,誠言哲學者之鼻祖也。
我國拳術發明最早,而迄今反無統一之術者,蓋緣后世學者言術而不言理,視為技藝,而不用作鍛煉身心之具耳。
考拳術之由來,蓋出于古之引導術。當上古醫藥尚未發明,人偶為六氣所中,榮衛失宜,氣血聚而為病,則屈伸俯仰,以意導氣,舒其所凝滯之處,使通暢焉,則疾自愈,故名為導引。
昔伏羲命陰康作大舞,舒展肢體,以愈民疾,黃帝作內經,采按摩導引諸法,以繼針砭酒醴之所窮,蓋皆本體育原理,以運動戰勝疾病也。莊子曰:"吐故納新,熊經鳥申,"則合于呼吸運動矣。漢華陀因推廣之,以作五禽經(虎鹿猿熊鳥是也)。其謂吳普之言曰:"人體欲得勞動,但不當使極耳。動則谷氣得消,血脈流通,病不得生,譬如戶樞終不朽也。是以古之仙者,為導引之事,引挽要體,動諸關節,以求難老。吾有一術,名曰五禽之圖,覺體有不快,則作一禽之戲,怡而出汗,即輕便而欲食矣。"吳從而學之,年九十余,而耳目聰明。
少林寺僧人承其意。融合達摩所傳散手,而作五拳,(龍虎豹蛇鶴)然注重應用(詳少林拳術秘訣),已失體育之原意矣。然宋元以來,言技藝者多祖述之。自寺焚之后,僧徒星散,黠者巧為附會,各執一是,派別繁多,而少林真傳,反因之湮沒。元之季世,有隱君子者,曰張三豐先生,本儒家太極之理,融會各家之長,納五行八卦于拳術步法方位之中,而以太極之陰陽剛柔動靜喻其作用,提綱挈領,名為內家,蓋所以別于方外也。就著勢言之,太極拳固無異于各家拳術,然其運動行氣,純以虛靜勝人,注重精神上之修養,堅凝意志,增進智慧,則非外功拳專從事以筋肉鍛煉者所可同日而語也。素習外功拳術者,倘稍師其意,亦能不勞而獲。由是觀之,易學得太極圖說,而眾理一貫,拳術得太極功,而各家統一矣。其拳經傳于世者,約有數種,然抄襲相傳,魚魯莫辨。
壬子歲曾囑關君葆謙校訂。近本社附設體育學校,授課之暇,因取原書加以注釋,并就其拳中姿勢繪圖著說,以示學者。倘亦取行遠自邇高自卑之意云爾。
[欲知太極真傳請《太極拳之流派》] |
今人追溯太極拳的源流,總認為必須說到太極拳是某某人所創造,結果眾說紛紜:黃帝創拳說,唐代許宣平創太極拳說,陳卜造拳,陳王廷創太極拳,張三豐造拳,張三峰造拳……
近時,似乎聚焦到了太極拳是陳氏還是張氏所創的爭論?
我以為,追溯太極拳的源流,是為了繼承和發揚太極傳統文化,故應跳出門戶,真實、科學、客觀地討論太極拳的歷史問題,以不失偏頗。在這個問題上,19世紀初太極拳名家、國術研究的先驅者許禹生先生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。許禹生在其《太極拳勢圖解》一書的緒言以及第五章中回顧了太極拳的發展及流派,現編錄于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