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武俠小說,總是將任督二脈、小周運行描寫成江湖大俠的武術神功。其實,疏通任督、小周天運行也是療疾健身、養生保健的內功基礎。虛無子開講《太極養生之小周天運行》,揭開任督二脈、小周天運行的神秘面紗。請予關注。 |
經絡知識 |
手太陽小腸經 |
1、穴位圖:手太陽小腸經(共19穴,圖1)少澤→前谷→后溪→腕骨→陽谷→養老→支正→小海→肩貞→需俞→天宗→秉風→曲垣→肩外俞→肩中俞→天窗→天容→顴繆→聽宮
圖1 手太陽小腸經脈穴位圖
圖2 手太陽小腸經脈循行及穴位示意圖 2、經脈循行:起于手小指外側端(少澤),沿手背外側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側后緣,經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,出于肩關節,繞行肩胛部,交于大椎(督脈)向下入缺盆部聯絡心臟,沿食管過膈達胃,屬于小腸。 缺盆部支脈:沿頸部上達面頰,至目外眥,轉入耳中(聽宮)。 頰部支脈:上行目眶下,抵于鼻旁,至目內眥(睛明)、交于足太陽膀胱經。(圖2) 4.常用腧穴: 少澤SI1 井穴 位置:在手小指尺側,距指甲根角內上方1分處。 血管和神經分布:有指掌側固有動、靜脈和指背動、靜脈形成的動、靜脈網。分布著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及指背神經。后溪SI3 輸穴、八脈交會穴 位置:在手尺側緣,第5掌骨頭后方,當掌橫紋盡頭處。 血管和神經分布:有指背側動、靜脈,手背靜脈網。分布著尺神經手背支。 養老SI6 郄穴 位置:在尺骨頭上方,當尺骨的尺側緣與尺側腕伸肌腱之間凹陷處。 血管和神經分布:有前臂骨間背側動、靜脈的末支,腕靜脈網。分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手背支的吻合支。 小海SI8 合穴 位置:在尺骨鷹嘴突與肱骨內上髁之間,當肱骨尺神經溝處。 血管和神經分布:有尺側上、下副動、靜脈及尺側返動、靜脈。分布著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及尺神經。 需俞SI10 位置:位于肩部的后面,肩貞直上,當肩胛岡下緣處。 血管和神經分布:有旋肱后動、靜脈,深層為肩胛上動、靜脈。分布著臂后皮神經,腋神經,深層為肩膀胛上神經。 聽宮SI19 位置: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,當耳門穴(三焦經)與聽會穴(膽經)之中央。 血管和神經分布:有顳淺動、靜脈的耳前到。分布著面神經分支及耳顳神經 |